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催生珠三角经济新气质

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催生珠三角经济新气质

 

港珠澳大桥  图片转载自:网络

        即将全线开通的港珠澳大桥串联起珠三角和港澳“一小时都市圈”,激发了人们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图景的巨大想象。

       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珠三角,如何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再出发?正在崛起的粤港澳大湾区,不仅将重塑世界经济版图,还催生了珠三角地区经济新气质。

 

粤港澳大湾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

        数据显示,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,2014年至2017年,粤港澳大湾区GDP实现“四连增”,其经济规模,2016年超过世界第12大经济体俄罗斯,与全球第11大经济体韩国相当。

        与世界级湾区横向对比,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面积,比其他三个湾区面积总和还大,2016年,经济增速分别是纽约湾区、东京湾区、旧金山湾区的2.26倍、2.19倍和2.93倍。

图片转载自:网络

       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近期发布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(2018)》认为,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三大核心优势,包括面向太平洋、辐射泛珠三角,在世界四大湾区中拥有最大腹地的区位优势;航运发达、体系完备、创新能力强、总部效应突出的产业优势;“一国两制三关税区”多元格局的制度优势。

 

创新气质:改革开放的辩证法

        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认为,由上至下与多方协商的特点,决定了由政府与市场交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,利用制度的多样性重塑湾区经济发展模式。“一国两制三关税区”这种制度,是创新引领的辩证法,更是珠三角地区近40年改革开放厚积薄发的内在气质。

深圳  图片转载自:网络

        深圳的人才、科技资源,当初几乎为零,经过近40年不懈努力,形成了“4个90%”的鲜明特征,即90%的研发人员、研发机构、科研投入、专利生产集中在企业。2017年,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.13%,接近全球最高的韩国、以色列水平;PCT国际专利2.04万件、占全国的43.1%,连续14年居全国城市第1位;各类人才总量超过510万人、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2.9%。

        从“一穷二白”到“富甲天下”,从偏远渔村到“未来全球创新之都”,深圳靠的就是改革创新。

 

区域“龙头”的锐气、勇气和朝气

        时代赋予珠三角的新气质,在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、广州南沙、珠海横琴3个片区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        珠海横琴岛,10年前还是野蒿遍地的荒岛,如今1200多家澳资企业与1000多家港资企业落户发展,注册资本超过1700亿元。在南沙片区,总投资额超过2500亿元的90多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,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。截至今年4月底,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吸引世界500强投资设立企业335家,内地上市公司投资设立企业625家,纳税过千万企业达627家。

珠海  图片转载自:网络

广州  图片转载自:网络

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为经济新引擎,一个辐射东中西部地区、更大更包容更国际化的开放平台将日益显现!

 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